一才第一次读了那本莫名出现又消失的书,明白了其中的内容——一个中学教师对女学生以爱情为名义施加的强暴。
但是她始终有点疑惑,当初买来那本书放在书架上的人——如果对方真的有弦外之音的话——究竟是想鼓励她,还是嘲讽她?
令她在读完书的一瞬间感到可怕的,反而不是书里讲述的故事,而是她内心的答案其实偏向于后者。
那本书在那时出现在她面前,代表的已不是作者的原意,而是像她的同桌,代表的是一种无声的恶意与嘲笑。
她也在那一刻真真实实地感觉到,自己变了。
那件李国华式的故事,倒没有让她抑郁、性冷淡或走向某种极端——也许命运对于她是还是网开一面了。但那件事仍然彻底地塑造了她整个人,让她从混沌中走出来,开始拥有一种完整的性格。
那是一个坚硬的外壳,令她学会以某种假面示人,在微笑面对周遭一切事物的同时,也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陌生人。
就像那次许锐问她是否住在校外,因为她自己心虚,这个无心之问便触及了她内心中的坚硬,直觉猜疑对方怀有敌意。
幸好对方及时坦言,才阻止了进一步的误会。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