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易后难,她决定从宏观物理开始,相比起爱因斯坦,她觉得牛顿还是比较友好的。
宏观物理对于墨婳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查缺补漏,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差不多能够融会贯通。
就在她完成了流体力学那本练习册的时候,她收到了寒假期间投出去的论文的回音。
两篇投给国内《数学学报》的论文,被审核老师看了以后,提出了五点修改意见,并未动核心主干,这意味着只需要修改一道就可以通过了。
但是投给国际期刊的两篇文论,《数学年刊》给了一条修改意见,虽然只有一条,但这条修改意见否定了核心假设,这基本上就等于没得搞,人家根本不认同。
墨婳有些气垒,古教授倒是觉得在意料之中:“全国那么多数学工作者,谁不想刷到《数学年刊》?但真的很难,再接再厉!”
倒是给《数学新进展》投的论文,对方居然一口气提了一百多条修改意见,邮箱都翻了好几页,把墨婳给惊到了!
“能够给这么多修改意见,说明他们很看好这篇论文。”古教授鼓励她说,“这个你可以认真看看他们的意见,都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家。”
“好的老师!”
墨婳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