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同圣上商议一下,修缮褚秀宫的钱能不能让大内出一部分。”殷姮盘算着,“前年抗击倭寇时候进了一批红衣大炮,军需方面战备暂且花不了多少钱,关口是粮草,如果供应二十万人的军队,还能支撑大半年。”
“半年之后呢?”
殷姮答,“之前倭寇霸占了海面,导致海上商路不通,三个月前倭寇大败,现在海上的商路已通。瓷器、茶叶、丝绸、香料、书画都可以卖往西洋,半年的时间里,我起码可以筹集到五百万两的军需。”
这句话一出,内阁的氛围立刻轻松起来。
是了,倭寇横行太久,导致他们都忘了还能与西洋做交易。
万清拍了板,“好,那么供给军需就有劳殷阁老了。关键是,这次与鞑靼开战,该由谁领兵呢。”
于是气氛又沉默了。
春去秋来,兰国骑那一代的老将都逐渐退了下来,新的将官还未有过历练,大多年轻着。
兰沁禾走上前,“下官举荐江苏纳兰珏。”
“纳兰珏?”刑部尚书道,“我没有记错的话,她今年才刚满二十,何以担此大任?”
“她虽然年轻,但是经历并不浅薄,且不论秋狩伴驾以及应天府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