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况且比起顶着大太阳收割稻子,在晚风的吹拂下打稻已经属于轻省舒服的活计。人们手脚不停,脸上的笑容也不断。
杨树湾用的是一种滚筒人力打稻机。
挂在树梢的马灯被晚风吹得摇摇晃晃。
昏黄的煤油灯光下, 打稻机差不多到成年女性的大腿高, 矗立在地上看着有点儿像长方体的垃圾桶,只是能前后晃动的桶盖换成了送稻口。里头中间横向固定着订满了铁钉的圆柱形内轴, 通过杠杆连接筒底的踩踏板。用的时候, 两个人同时不停蹬踩带动内轴转筒, 从而达到了给稻谷脱粒的目的。
不过眼下出现在余秋面前的打稻机却没有人踩脚踏板,因为多了风车。
胡杨改装农具上瘾,他都能折腾出风力水车,让水车自己没日没夜的自行转动了, 又怎么会放过脱粒机。
也亏得杨树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依山傍水, 收割完的田野间晚风呼呼地吹。
用胡杨的话来说, 这么好的风要是不充分利用起来, 实在对不起大自然的馈赠。
何东胜大忙天特地跑了趟供销社,就是为了买改造打稻机的材料。
胡杨两只手灵活得很,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上下拨动,关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