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俘虏。
现在南线成功劝降了一个蒙古佐领加几百蒙古兵触动了周士相,他慎重考虑了董常清的意见,觉得此策大好,若能让那些蒙古兵集体投降,对于太平军的助力相当大。
解决济度以后,周士相有两个选择,一是西进广西解西南之危,将永历从云南救到广东,从而可以取代李定国成为拥明的主导,将大明旗帜继续打下去;二是不管西南战事,也不管永历,径直从潮州北上攻打福建、浙江,配合郑成功的南京之役。
两个选择说不得谁更好一些,北攻闽浙固然可以趁清军兵力空虚长驱直入,若一切顺利,应当能和郑军会师南京城下,若是有可能,还能捡郑军的漏。周士相不知他所记得的国姓爷入长江其实是有两次,今年是第一次,却在舟山遇台风损失惨重被迫撤军,明年才是国姓爷真正入长江险些夺取南京的时间。
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周士相当然是希望能去南京捡郑成功的漏,若南京从太平军手中恢复,他周士相的大名将远超李定国、郑成功,成为南明的擎天之柱,为天下复明人士所仰望,所拥戴,所支持。可与之对等的却是西南数省的沦陷,是大明天子的逃国,是晋王李定国的落寞,是无数大西军将士的绝望。
若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