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公所的人把名册和安置簿子拿来,一一细看了起来。移民安置一直是他很关心的事情,因为人口的多与少决定了香山的发展,也决定了太平军的强与弱,更间接决定了周士相自己的命运。
在灵山镇时,周士相就反复对部下强调人口、粮食、盐铁对于太平军的重要性,三者又以人口最重。
太平军前后从增城、顺德、番禺以及新安北部一些乡村往香山迁移了3万余人,这当中只有数千人是主动愿随太平军走的,其余的都是被强行迁移,或者说掳来更合适。当然,在对外宣传上,太平军都是强调这些百姓全部是自愿跟随的。
3万多新移民的涌入迅速补充了香山急缺的劳动力,使得大量因战乱而抛荒的土地得到耕种,同时也为太平军提供了大量后备兵源。
新移民是按照太平军后营模式进行安置的,其中一半的人口安置在了前山寨,组建了20个新村,统一由前山寨乡公所进行管理。
前山寨乡公所是香山县十几个乡最大的一个乡,若论面积,足以超过周士相前世的珠海市。不过面积大是大,但前山寨的人口加上这些新迁来的移民也不过才3万多人,这点人口还不及一个下等县。而全香山县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到十万,所以3万多新移民的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