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汉儿不为奴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获
的匠人一代不如一代,造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一代不如一代。再好的东西,没有足够的银子也休想造出好来,历史已经证明,明末时的明军火铳完全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产物。

    一优一劣,一重一轻,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几十年来战事的最直接体现,放在广东一省,则是直接体现在汉军旗的强悍上。李定国两攻广东可是吃了不少汉军旗的亏,当日在新会城中,周士相日夜都能听到城头上的火铳轰鸣声。

    火铳不可能没用,相反,这是利器,便是没有秦智生的演示,太平营中铳伤亡的百余士兵也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周士相——火铳有用。

    .........

    枪及前世当兵的经历让周士相对缴获的火铳很是喜欢,反复拿着汉军旗的火铳看了又看后方才放下,命令让秦智生将缴获的火铳全部集中起来保管,所有旗兵身上的火药袋子更是要全部捡回来,绝不能漏了。

    火铳的构造太过复杂,放铳也是一门学问,虽然秦智生、蒋和等人言语中多次强调火铳无用,周士相还是决定要成立太平营的火器兵,并且日后一定要对这些还依赖火绳点火的火铳进行改进。

    改进火铳的最好办法莫不过于借鉴这时代已经稍稍领先大明火器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