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会有人来收卷。
第一场、第二场宁砚都完成的很顺利,每次剩下的时间他便用来构思史论题与策论题。
所以,当第三场考试开始的时候,宁砚笔下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权时势、而务博宽大之名……虽申商之术、儒者弗道、然时势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为国者必不敢因循顾忌、而贻天下以不测之患……”
史论之后,宁砚稍作休息之后便开始策论的答题,不然他怕间隔的久了,脑海中的思绪就断了。
策论的题目很简单,“刑赏忠厚之至论”七字而已。
宁砚将宣纸展平,又往砚台里添了点水将墨磨匀,蘸墨之后,笔尖稍顿后便提腕落字。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当天晚上,宁砚将笔放下,看了一眼燃了大半的蜡烛,如释重负的舒了一口气。
终于完了。
一天的时间,三道题,全部作答完毕。此刻的考场上已经少有烛光了,大多数人已经休息了。巡查的小吏换班之后,提着灯笼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