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这样,等她真把保姆请了,你就负责一个保姆的工资,咱家不占这个便宜,也免得你被人说不孝。你手里钱要不趁手,妈给你拿点。”
常母给女儿出主意,常莹咬着唇摇头,“这钱我和志勇出,我也没想过要占他妹妹便宜,却也不能让我掏娘家去补贴吧?”
常家真不是坏人。
不过一大家子都是国营单位的,福利好,生活上没拉过太大饥荒,也好面子。
对着个体户有股优越感,并不是常家特有的。
但凡在国营单位上班的,都和常家差不多。
只有极少数有野心的,会主动选择停薪留职去拼去闯,大部分人都会呆在舒适区里,拒绝去改变。
这种优越感,得持续到90年代。
90年代,一夜之间好像全国各地都冒出了许多经营不善的厂子,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原来并不是铁饭碗,工人大量下岗……这时候再想去改变,上有老下有小,拿什么去闯?
反倒是80年代就敢做生意的个体户,没把自己折腾死的,好多人都赚到了钱,生活变得富足起来。
城市户口、分配工作、分福利房,这些统统变得不重要了。
因为那时候,城市户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