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兰是以超前的眼光才看待每个人的未来,她说捐献3000万给母校,把307寝室的其他人震的头皮发麻。
每个人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
杨永红清了清嗓子:
“我们不能拿工资去和香港公司比,我们是个体,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小螺丝钉,工资够用就行,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你们还嫌弃每个月200元的工资少?我将来要是能一个月拿100元,把我们全家养活都没问题!”
拿大学生的工资去比香港公司的捐款,那再看看土里刨食的农民,当大学生可就太幸福了。
国家分配工作,按月领工资,分房子,医疗免费,干部身份,这些种种加起来,是稳定,是幸福感,的确不是简单的工资多少能比拟的。
夏晓兰的安慰,大家听着是很爽,可太不符合实际。
还是老大杨永红务实啊,说的是她们每个人都能期待的未来。
“不过晓兰,我听说港商来捐款的那一天,你去见过?”
夏晓兰是认识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现在连港商都认识了?还不是普通的港商,还是一次性捐了300万的港商!
夏晓兰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但也不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