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初期,出国热潮越演越烈,新东方的创始人专注英语培训,是顺势而为。
夏子毓搞得那个补习班,杂而不精,请几个京师院的学生就能搞定高考补习了?
要换了夏晓兰搞,自己先要把“高考”给吃透,京城那些好高中里的骨干教师那么多,不请他们,却请自己都半懂不懂的京师院学生?学生补课不见得便宜,骨干教师也不见得多贵,谁叫这年头的老师的工资也不高。
夏晓兰一路骑着车,都觉得这是个好商机。
心里越想越生气,多好一个市场,却被夏子毓那颗老鼠屎搞坏了一锅汤。
现在夏晓兰也不敢顶风作案,“补习班”被打压了下去,有人为的因数,还有市场的缘故。
好好一个赚钱的点子,单纯用来赚钱不行吗,夏子毓是既想用来赚钱,还想用补习班给王建华赚名声铺路……这两种目的根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夏子毓太贪心了!
只管闷头扩张,也不想想能不能管理过来。
要没有夏子毓的补习班把名声搞臭了,夏晓兰想到自己进入了“英语竞赛”的决赛,要再拿个名次,其实可以复制下新东方的模式搞搞英语培训的。
罢了,市场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