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承昭说他没有忘。他道:“正是有了父亲的前车之鉴,孙儿此行才一定非去南诏不可。”
永平帝不解,他便接着道:“当年父亲是皇室最出色的皇子,不论是性格还是才干,孙儿都不敢和父亲比肩。可就是十来岁就被立为太子的父亲,朝中都有臣子不服气。如今孙儿的境况就更不用说了,二皇伯他们看着是老实了,但他们连我父亲都能不服气,又怎么可能真的对我心悦臣服?如今有皇祖父在,您可以震慑着他们。那以后呢?孙儿总不能一辈子活在皇祖父羽翼之下……”
永平帝知道他说的在理。这天下最难测、最难收服的就是人心。如今楚承昭能便宜行事,靠的是他这当祖父的余威。但若是等他去了,朝中和天下人难保不会调转过来,变一副脸孔。而且现在大皇子确实是歇了夺嫡的心思,站到了楚承昭那边。但二皇子、四皇子和七皇子倒也不是吃素的,能被楚承昭压下去一时,却不一定会被他压一世。他们三人羽翼丰满,心狠手辣,若是真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使早怎样的手段。
最实际、最有利的办法,还是楚承昭做出功绩,让众人打心眼里服气他这个储君。到时候就算二皇子他们再有动作,天下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