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档次定位,扛起振兴鸡肉、猪肉的大旗,沈韶光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为了配合精致的烹调方法和中档的菜品价格,沈韶光甚至专门去淘换了一批杯盘瓷器,有杯有壶,有大中小三个型号的盘子,又有汤碗、饭碗、汤匙等等,一色的洁白匀净胎质,细腻光润釉面,没什么花纹雕刻,有种朴素淡雅的美感。
那瓷器商人说是邢窑瓷,沈韶光对瓷器名窑没研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单以品质来说,是很好的。关键是,价钱不很贵。
瓷器商人说,邢窑虽然是老牌名窑,但如今有些式微,好多人更认定窑。
“定窑哪有这样又匀净又薄的胎子”瓷器商人一副为邢窑不平,活像忠臣蒙冤的样子。
沈韶光笑着付了账,在瓷器店主人那里得了识货伯乐的美誉。
沈韶光又跟于三讲摆盘的门道,颜色的搭配,留白的魅力……粗听,你要以为她在教于三国画。
“按小娘子的摆法,一盘能分成三盘了!”于三怀疑地看沈韶光。
沈韶光被人怀疑奸商也不生气,“少放点菜不是目的,美才是目的。当然,也不能因形而损质,毕竟人家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吃盘子的。”
于三点点头,觉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