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条件都是为了自己的傻女儿提的,也算是当母亲的,能为女儿尽的最后一份心了。
前者自不必说,是保障将来自己女儿和外孙的绝对地位和利益;
后者却是防的将来萧琅回京后,万一仍拖延着不肯迎女儿过门,她可都为他外祖母侍过疾,虽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孙媳,干的却是名副其实的孙媳的活儿了,他若还拖着不肯迎她过门,就等着物议如沸,被人们的唾沫淹死吧!
但后者又同时还为尹月华留了一条退路,她是进宫给太后侍疾了,却众所周知的确没与萧琅成亲,那万一将来不得已需要另说亲事时,也不会对她有太大的影响,不至让她太屈就了。
奉国公夫人当真是为女儿殚精竭虑,把自己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然后,便是分离。
奉国公夫人心里很清楚,与女儿这一别,以后纵只隔着一道宫墙,母女之间也再难见面;在萧琅回京,事情有了彻底的定论之前,女儿也多半是回不去家了,她得代替萧琅、代替福宁长公主承欢尽孝于太后膝下,尤其在丹阳公主也远嫁了以后。
惟有狠心告诉女儿,路是她自己选的,以后不管是好走还是难走,都只能自己走下去,别想着大不了了,自己还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