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倒光脚不怕穿鞋,两边就成了“此消彼长”的态势。
这也是为什么樊均这六等京官的儿子有胆带人殴打信王府四公子的原因之一。
樊老太太没读过书,见识也不大,只因养得樊承业这出息儿子,加之她年长,寻常小事上旁人多半让她三分。
樊家迁居贵胄云集的镐京两年来,她还从未当真被谁驳过脸。
久之就难免心生错觉,以为京中高门既顾惜名声,便都柔善可欺。
如此她便将从前养就的那份倨傲轻慢带了来,对孙辈一径溺纵,护短到几乎不问是非对错、不管对方姓甚名谁的地步。
反正按以往经验,最多就是往地上一坐开始拍腿哭嚎,别人就拉不下脸面再与她计较。
可惜她这回遇上赵荞这得理不饶人的主。
按民谚来说那就是“夜路走多遇到鬼”,哭嚎没用,泼又泼不过,只能认栽。
樊均捂着脸回到厅中,老太太掉着眼泪将他搂过来,死活不肯收那半枚小元宝。
赵荞无所谓地咬着润喉丸:“若您收了,那您家赔的十个银角我也收,俩孩子这点事就算翻篇,往后谁也别提。若您不收,那就等冬神祭典结束,我王兄回京后,再与樊大人一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