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三郎媳妇耳里,却分外刺耳。
三郎媳妇犹豫再三,还是捧着早先精心做好的围涎,寻上了王香芹。
还真别说,王香芹早就把这事儿抛到了脑后,直到看到这几个做工精致但造型很是死板的围涎后,这才皱起了眉头。
她发现了,尽管上辈子很多工艺都是从古时流传下来的,可事实上,因为古代很多手艺都是不外传的,普通人几乎没可能接触到那些真正能被称为艺术品的东西。甚至围涎的做法都谈不上有多稀罕,可不会就是不会。哪怕三嫂的绣活很不错,做出来的却仍然是乡下地头常见的口水兜,只是在旁边包了一圈边,上头分别绣了胖娃、锦鲤以及最传统的福字。
假如没有抢眼的造型,只怕绣工再好,也很难卖上价。
王香芹思量再三,去猪毛和灶台那屋借了笔墨纸,边回忆边画了个贴补绣虎纹围涎。
多亏她上辈子被忙于养殖场的父母塞过各种兴趣班,没一样是精通的,不过多多少少还记得一些。贴补绣虎纹围涎的款式有不少,她挑了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画出来,整个儿围涎的模样就是个趴在地上的大老虎,中间镂空,尾巴处则是用绳扣的,方便解开系于孩子的脖颈处。待完成后,顶着王字纹的大老虎脑袋就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