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豆花吟》一出,立刻在京城各大花坊之中流出,传入无数文人的耳朵里。
明年便是科举大比之年,因此不少举子会停留在京城,免得来回奔波。
他们或是去拜访有名的文官,希望能够被哪位收为学生,或是召开诗会,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子,自然也会喊上几个乐妓相陪。
这首《甜豆花吟》理所当然的被他们记了下来。
“妙。”
听乐妓唱完这一首,当即就有一个书生抚掌大笑,“炼作琼浆起素衣,霜刀不切粉酥归。这豆花之妙,就在它本身色泽纯净,娇嫩欲滴。咸豆花滋味虽好,但终究辅料太多,失去了它本身特色,不如这甜豆花一般,只辅以一点干果,突出的是它那清淡的豆香味。”
“苏兄说的是。”
“这京城人哪里懂得甜豆花之妙?”
“越是这清清白白,才能显出豆花本色,正如同你我一般……”
文人们多是来自南方,要说他们多么喜爱这豆花也不是,纯粹只是借着这甜豆花来夸耀自己罢了。
他们一边羡慕着拿着高官权贵,一边又觉得他们不过是仗着父辈英名,很是看不上。
“不如我们也仿照这《甜豆花吟》,多写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