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接受安乐死。
我知道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有一些人工椎间盘假体问世。然而大多数是颈椎假体,而非腰椎假体,很难达到动物试验的水准,更遑论植入人体做临床试验。
希望自己略尽绵力,帮助父亲完成这个伟大又艰难的心愿。
《2015年1月18日》
始终不得其解,中午和karl探讨了一下。
karl有些意外,凝神思索一会便提醒我低头看看自己的皮鞋。我一下领悟了。
我把新的椎间盘假体设计思路的手稿交给父亲。父亲难以置信,絮絮叨叨又说了些别的问题。我一一记下并告诉他会尽快解答。
父亲有些动容,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谢谢儿子。
接连两篇日记皆提到椎间盘假体,沈如磐一下精神大振,继续往下读。
不过科尔不是天天写日记,一个月至多四五篇,内容以物理研究为主,零散插述生活领悟,但这足以让沈如磐对他的印象变得立体起来。
她仿佛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日常,除了授课、解惑、研究学术、也会在忙得晕头转向时和好友karl分享咖啡面包,聊一聊哲学、艺术、体育、时事,放松放松大脑,接着伏案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