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赞同的。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无偿拥有活动的入场券我没有异议,那其他学生呢?大家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凭什么就得被分为三六九等,谁知道高考会不会有后面的学生超常发挥成为一匹黑马,到时候呢?想到学校这样明晃晃的举动,寒心之余,谁还愿意承认自己不被重视,还被明显区别的学校是自己的母校。”
“学习好的同学心底一般都已经有了自己想要努力的目标,和回校宣讲的学长学姐近距离沟通的确能增加对大学的向往和努力,但也只是进一步了解而已,其实毫无用处。可对于其他学生呢,无异于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学校完全可以一半座位分配给成绩好的学生,一半让班主任在班级里让学生有选择的报名参与听讲,谁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当然,如果老师们觉得我的建议没有任何采取的道理,那你们大可不必理睬,但我想我属于我的资格,我完全有绝对使用的权利把它送给我觉得适合的人。”
迟意说的一点儿错都没有。
比起一整晚在多媒体教室和大学生互动,不少尖子生更愿意选择在班级里刷题,只是这历届传统是强制性的活动,要是被迟意开了这个先例,之后怕都是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