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反而不在意:“抽条了,长了个子肉自然就掉了。”
纷纷杂杂的,今年春闱早完了,殿试的结果也在这个初夏的季节里出来了。
杨哥儿没中状元,而是中了一个探花郎回来。
林雨桐还不解:“不该啊!这都中了两元了!”
想什么美事呢。四爷就说:“一则,不能因为凑祥瑞,就点状元。那以后这世人看科举,该怎么看呢?越是这种情况,才越叫人觉得,这科举公正。再说了,三元多了,就不稀罕了。二则,状元年过三旬,却是正隆帝潜邸老臣的儿子,难得的文采华然,偏又人品端方……”
这里面有政治因素的考量。
杨哥儿也不错,但年轻的后生小伙子,长的又是那样的人品样貌,偏林如海又是中过探花的,一门父子双探花,又何尝不是一段佳话。
这么一想,好似也对。不管是状元还是探花,这都是大喜的事。
林雨桐和四爷亲自登门,贺喜嘛。
林如海瞧起来都能年轻十岁,这两年在京城里,他是低调到近乎了于隐形。如今儿子出仕了,他才像是放下心头的担子,整个人瞧着轻松了起来。
四爷跟林雨桐在前面说话,林雨桐去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