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的,汗水和辛苦铸造起来的,就是这一代工人对工厂特殊的感情。
四爷下班就骑着自行车过去,晚上在那边差不多要干到十点才往回赶,指导工程进度。每次回来,什么大骨板油猪血都会带一些。这些属于杀猪的边角料。多一点少一点出厂,都没关系。如今在肉联厂上班的姑娘特别抢手,找上这么一个姑娘,一家都不愁肉吃。而且工资很高的,杀猪场一个普工的工资,抵得上林雨桐工资的两倍。当然了,四爷的工资是高的,他现在都挂着好几个顾问的头衔了。这个顾问,人家给的不是工资,是说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按时发放,另外还有一些福利,是跟厂领导拿的福利是一样的。如今在这个肉联厂也一样,挂在设备维护科,给了个顾问的头衔,每月给一部分钱算是补助,然后福利就是这些边角料。说是边角料,那也分级别呢。外面买的大骨,上面的肉剃的干干净净,但是福利分回来的这些边角料骨头碎渣上,却能剃下来二三两来。
偶尔还能接济林家。
虽然不是家家户户都跟四爷和林雨桐似的有油水,但总体大家还是满意的。国家给你留够口粮,你还要怎样。
大部分人觉得挺好的。
但是很快的,这种拿着粮本吃粮的弊端就给显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