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二三路,自家村的人往镇上走,得从人家村里过。都是祖祖辈辈的在这一片住的人,姻亲故旧的,肯定是有来往的。人闲了嘴就杂,早传到村里去了。
大侄子给老姐姐寄了两百块钱,老姐姐当天晚上就给送过来了一百,“你去一趟,给孩子一百块钱添妆。听说那金家不富裕,等分家的时候这点钱就能出来单过了。”那时候不知道就那么巧,另一个也说到金家了,叫自己是去认英子的。
好家伙,这可不得了了。邓春花是当天晚上就喝农药,抱着瓶子就不撒手。
还能看着她真去死?
这事就这样了!
钱老姐姐没收回去,出来的时候叫自己偷偷给送去就行,别叫家里的这个知道。明面上不认,叫暗地里孩子又难处的时候帮一帮,她说了,“你亏欠了那孩子的。”
这话自己认!
谁还没个年轻犯糊涂的时候。当年真没扣下英子的口粮,叫邓春花给那边送去,他不常在家的。结果自己走了,老姐姐也看着她带着粮食出门了,结果全都偷偷送到她娘家去了。这也是隔了好些年后自己才知道的事。回来邓春花就说了,说那边的蔡婆子最不是东西,趁着自己不在胡搅蛮缠,整天上门来要粮食,逼的她跟孩子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