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仅仅是虚名而已。比如说谢正卿现在虽然入阁了,也只是从一品,待到他多年以后想要告老还乡之类的,皇上可能会体恤他多年的付出,给他加封一个正一品的“太子太傅”,然后以正一品的官位致仕,让史书记载上、谢正卿日后的墓志铭上好看一些。基本上与“太子”没有多大关系,也不具体负责教导太子。
但是因为太子是储君,对他的教导相当重要,会设立单独的太子少傅一职,为从一品的官职,专司储君太子的教育问题,而给太子做侍讲的人也一并属于太子的班底,属于“东宫”的人,并不在翰林院之中。
对于其他未得封太子的皇子们,教育问题就相当随便了,一般都是封数个正四品至正三品的“侍讲”,同时给多个皇子上课,以免皇子和“侍讲”关系过近,有结党的嫌疑,致使后期皇子权力过大、尾大不掉,与储君太子分庭抗礼,从而动摇大晏朝的国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在设立制度的时候是想要隔绝皇子和朝臣的,但是这个制度执行起来却有几分不便。别的不说,单是皇子的年龄不在一个层次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不能让前面一个皇子等等后一个皇子的进度吧?那可是皇家啊!
所以,在实务操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