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只有撤回来啊!
大臣们狠狠的瞪了小眼睛几眼,吃教训了吧?!
虽然小眼睛已经想好了,撤军,面子什么的不重要!名声?自己压根就没有过好名声,怕啥?不就是朝令夕改嘛,这事自己做起来,毫无压力!
但是,小眼睛不懂军事啊,一瞅,在跟前气得跳了八丈高的全是文官!全是打仗的外行!
于是,小眼睛顶住了压力,火速招了一批武将进宫,自然,潘铠和杨父都在此列。
武将们大步流星的赶到,一看战报,皆不敢大意,神色都凝重起来!
武将们意见分成了两拨,一拨认为应该后撤,一拨认为应该继续当前的部署!
要知道,进攻中军只是从各边关抽调的人员,并没有倾巢出动,边关的压力是有的,但也不至于毫无抵抗之力。
可是,反对者则认为,瞧辽军的架势是会集中火力攻城,边关那么多,大宋并不知道辽军会选哪些城池攻打,别说按现在交火的地点来判断,草原上调个头什么的,太容易了!
万一朝廷判断失误,边关失守,这责任谁担得起?!
再说,中京也许已是空城一座!
打下中京,除了听着好听,啥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