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是驽。”
匿名*:“……是繁体的‘击’。”
击的繁体为“擊”,唯一能和“驽”字搭边的,大概是它们俩都属于上下结构╮( ̄_ ̄)╭。
“击”字的攻击性很强,加上草书特有的连绵不断之意,更显难缠。
谢孟筠在交手的过程中,很快总结出规律:字的意思和效果直接相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前提是你得能看出来对方写的到底是啥=_=。
“‘迄’?”
“‘道’!”
猜测还在继续,可惜成功率从始至终都保持的十分稳定=_=。
仔细体会招式的意味,确实有阴阳兼济的意味,但从外表来分析,不说差着十万八千里,起码关键内核有着明显的不同,谢孟筠据理力争:“‘道’里面应该有个‘目’,你那就剩横折弯钩了吧?”
匿名*振振有词:“草书的精华就在于快速迅捷,所谓‘存字之梗概’,就是说只要大框架对了,细节方面有个意思就成,不用过于精细。”
谢孟筠:“那也不能写的完全让人瞧不明白吧?文字记录信息的基本职能在哪儿呢?”
匿名*安慰:“你这是还没看习惯,我给你丢几个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