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开了以后,宋玉安把菜放下去焯到变色,然后立马捞起来,挂在绳子上晾干,再用稻草绑起来,就是一把能出售的风干菜。
因为焯水前和晒干后都是称过的,所以这一斤干菜需要几斤鲜菜的比例也出来了。
宋玉安按照市场鲜菜的价格提高了一毛钱,算是后续手工费,然后再以这个价格的十倍来收风干菜。
煮菜晒菜这伙计不重,老人家和小学生都能做。现在还在假期,村们们看宋玉安的示范以后。
想出了更省力的办法,他们驮了些柴到菜地里,纷纷去田地里架起了大锅,扯上了一排排的绳子。
壮年的男人女人割菜,老人家在锅边放菜捞菜,孩子们就把父亲提到绳子边上的菜一棵棵挂在绳子上,时不时的还跑去帮爷爷奶奶加些柴。
从这天开始,两个县的田地里,青烟缭绕的都是人。
宋玉安的人就在村子里守着大称收菜,收满一车就往外拉。
别看这批菜现在才出来,但是宋玉安早就找好了买家,王发财那边要一批,严丽珍那边也要一批,她管着的各个农贸市场,卖的就是这些东西。
但是大头还在彪哥那里,苏联那边缺吃少喝的,到了寒冷的冬天,一瓶酱黄瓜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