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晚上的时候,会花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整理好资料和随笔,一部分存档在电脑,一部分发布在网上。
因为电脑隔几年就要换一台,有时候甚至会弄丢,所以找一个长久的网站,是一个很不错的存储方法。
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资料,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到。
慢慢的,这样一个具有深度,又有内容的艺术账号,竟然慢慢地受到了一些关注,还有人留言跟她讨论相关的问题。
在和那些人交流的过程中,孙静言也获益良多,不在这个文化环境中成长,很多东西都不如其他的人来的敏锐。
等到了这个账号运营了一年多以后,孙静言竟然接到了杂志的邀请,希望她能够给杂志供稿。
孙静言十分兴奋,稿费只是一个方面,主要是这是对她的一种肯定。
用杂志方面的话来说,就是孙静言对这艺术品的眼光,十分独特,而且她十分细心和用心,内容丰富又有深度,让许多人都能得到启发。他们希望借着这份独特的眼光,给读者们以不同的感受。
当然,笔记和心得本来就都是用英语写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有些描述,其他的语言不一定有那么精准的词。
而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