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给木桶中加足水,重新放柴,让火可以不徐不疾地烧上一整夜。
到了第二天早上,再次搅拌,加水,继续小火煮。
到了傍晚,可以不用再加柴了。
在临睡前,再次搅拌,大桶中的混合物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桶糊了。
放置一夜后,把大桶搬到木板拉车上,赶着大米拉到山涧下游,桶口绷上一个尺寸刚好的竹筛,缓缓倾倒,把桶中的水倒出来。
水倒完了,把大桶倒立起来,放在一个大竹篓上,移开大桶,桶中的混合物都落在了竹筛上,还在沥沥啦啦滴水。
把它们倒进大竹篓里,用木桩敲击,挤压出其中的水分,再把大竹篓提到山涧中,让还没做成纸浆的混合物浸没在水中,利用流水的力量洗净。
盖上竹筛,把大竹篓留在山涧中两三天,再打开时,棉絮、树皮、树叶、刨花全都失去了原本的形状,变成了一团团的,捞起一团在水中摇晃,还能看到树皮和刨花变成了细细的丝絮,那就是木纤维了。
接下来,把大竹篓从水中提起,沥干,再重新将混合物倒进一个桶里,这次用的桶,是木桶。
往年这一步是最费劲费时的,桶中所有东西都得搅碎成碎末,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