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后世时,别说去个木樨园了,就是去趟石家庄,毕月也没觉得多费劲,城市大是大,交通便利。
这八十年代可倒好,这个费劲劲儿的!
毕月歇口气,继续上路,庆幸两点,第一点是得亏下午课不是李永远老师的,第二点就是中午菜硬、多亏造了俩馒头。
……
大红门木樨园,此时哪有后世的大楼啊,什么服装城啊,根本没有市场雏形,全是原生态状态,人政府还没倒出空来研究这块的市场建设。
全是胡同、四通八达的小胡同,一个连着一个的,你要不认路,很容易走岔道。
毕月每到一个胡同口,她就把自行车锁上,挨家挨户的敲门寻找。
找啥?
找“尖儿”货皮夹克!
一个又一个胡同找完,足足找了五条街了,毕月看了看手表,她一把拽掉帽子,站在十字路口挠起了头。
不会吧?难道是记错了?这地儿咋没有呢?
她又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再次锁车子奔第六个胡同口走去……
毕月想着:不可能搞错。因为在咱中国人眼里,皮夹克不是啥稀罕物件了!当咱中国人跟俄国人那么眼皮子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