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知是实情,宁芳却也听得胸口堵得慌。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想那举人能带着妻子儿女上京赶考,应该也是家境不错。可遇到灾年,说出事就出事,苍天何曾因为谁富贵谁有个功名,就多庇护着些?
“那些举子们安置好了么?普照方丈那里粮食还够吗?”
戴良可以救助那些举子,但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到宁家和英王府来。
宁芳也不能主动做这个事情,人心隔肚皮,天知道那些人心里怎么想?
升米恩,斗米仇,滥好人谁也不敢做。
于是宁芳早打发人跟相国寺的普照方丈商议好了,借了一片僧房,捐了两车粮食,安置这些举子,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邵阳道,“我送戴齐二家过来时,老卓便送那些举子去庙里了。路上还给他们买了些衣物被褥,也请了大夫过去诊治,再过会子他就能回来了。”
宁芳想想又给了他面对牌,“你去找全叔,支二百两银子,再去相国寺走一趟。看那些举子还有何不足之处,若需要添置的,比如考箱儒衫那些,就帮着添置了。若一时手头不便,想借些银子周转的,也借给他们,只要写个借条才是。唉,离乡背井又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