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一听,心里猛然松了一口气淡定地问道。
杨彦看着父亲,举着名册道:“父亲,不止几百石,是三万石,三万石啊!那些大户听说捐献粮食可以为他们制造功德牌和牌坊,加上父亲亲自书写的匾额,抢着要献出粮食的。这次李兄在其中推波助澜,那些老家伙生怕我将牌坊和匾额给了李兄,都把李兄挤到了桌肚子底下。”杨彦说道的激动之极,一想到当时的场面,声音也扬起。
杨县令听到这里,淡然的表情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他颇有些动容的问道:“三万石?当真是三万石?”这怎么可能?他当日要买几百石,这些人都推三阻四,现在竟然捐出数万石?
杨县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三万石可是乐平县一年多的赋税总和了。这乐平县穷困,每年除了赋税和给军队的军粮外,早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有了这三万石粮食,这乐平县就足以应对流民了,甚至还有余力为那些流民建造屋舍。他之前觉得这个法子会奏效,但是却没想到竟然能够得到这么一个逆天的数字。
“父亲,这是他们捐献的名册,每个人都在上面签字画押了。不过为了多捐献一些粮食,我听李兄的,然后擅自做主,让父亲参加捐献第一人的祠堂的挂匾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