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当然了,这些御史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就是了,毕竟是个爱记小黑账的皇帝嘛。
虽说言官不因言获罪,但是明升暗贬的事情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做的还少不成?便是康熙,头些年因着谨欢的事情,也没少把一些御史往“好地方”送。
能千军万马考出一条路来,还能在朝堂站住的,总归还是聪明人占多数的,次数多了,就没人再参谨欢了。反正参了也没啥作用,参完了之后自己还要倒霉,又因为长公主在百姓中声名极佳,外头再一宣传,参了谨欢的那些御史们说不得还会被百姓们骂,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那还会再有人做呢。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谨欢只是个女儿家,又不参政,偶尔插手一两回,还都是凶残无比的那种,这种硬点子,还是个利益不太相关的硬点子,久而久之的,众人也就听之任之了。
可是胤禛就不一样了。
他死死把住了户部,不知多少人在他手上吃了亏,更别提这几年他更是去了不少地方,每去一地,这一地必然彻底改头换面,更有无数贪官污吏因此抄家流放。也幸而胤禛总是打着皇帝太子或者谨欢的名头在做事,若不然,早就要有人参他其心不轨了。
在某些人眼里,太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