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发挥即可,一般人都会选择一篇能够尽显本身才华的一方面来写杂文。
向南想了想没想出啥,总不能写一篇动力方面的理论与实验过程上去吧?所以向南十分宽心的暂且将杂文搁置在一边,拿了草稿纸先罗列了一些自己要写的要点。
这就跟高中地理考试一样,提起旱涝自然灾害,首先就要抓住几个给分点,然后再补充说明拓展一下。
不过好歹这几个月读书背书还是有了那么点进步,向南好歹知道要尽量让自己的遣词能更有内涵高雅一点,不要全篇小白文。
事实上堵不如疏什么的,这种事古代治水的人早就知道了,像是大工程的改道分支之类的,至于定期清理河堤淤沙,这个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了。
向南挑挑拣拣,最后选出一些能用的,又思索着这个世界比较有名的跟治水有关的历史事件,到时候写上去分析一番点出优缺点列出补全之策……
大致性写了一篇白文底稿,向南又转而开始考虑其旱灾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古代真的是十分难以解决的,毕竟现代还有人工降雨南水北调之类的,古代要修一条横跨南北的运河,那工程量真的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向南想来想去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