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自主翘起的唇角,欢快地应声退下。
“见笑了,小孩子家不够稳重。”崔瑛也勾起嘴角,冲耶律隆绪客套道。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不欢喜就奇怪了。”耶律隆绪也笑,“这孩子是崔先生一手带出来的吧,能教出一个三元及第的天才来,您的手段让小王非常敬仰,不知能不能从您这里讨教一二?”
耶律隆绪这几天在汴梁城里听得最多的是控鹤军的富足,是六安的奇物,而造就这一切的,便是眼前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青年人。在他看来,柴永岱只是庸常之君,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胜在身边有不少能臣为其出谋划策,所以才没出纰漏,而他自己的本事则要比柴永岱高上许多。
只可惜大辽水土可以轻而易举地生出弯弓驭马的勇士,却难培养出精致优雅的文士,所以他来到周国,更关注的便是有非常能力的文人,而这位似乎出自释家的崔瑛就是他的目标之一。
“梁王殿下想与谁比试吗?”一直在一旁的柴永岱接过话头,带着一丝古怪的微笑问道。
“是的,”耶律隆绪点头道,“不过小王自知儒学一道是争不过你们周国的人的,听说周国人崇奉道教,我们大辽则供奉佛祖,”他看了一眼崔瑛,“不若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