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问题,考生提出应对方法;论则是议论文,考官给一段文字材料,考生给出观点就行,这两个占了考试的大头,这与原先唐宋时的进士科考试首重诗赋不太一样。
崔瑛平时用一些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会被读书人斥为歪门斜道,但在策论里,什么奇怪的观点和方法都会出现,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有可能被选中。
倒是墨义对崔瑛来说有一点点困难,大周朝的墨义是在基础注疏之上,允许自己发挥的,大约就是陆九渊“六经注我”的意思了,特别像以一句话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什么的。他又不敢引朱熹的理学,要花脑筋去思考一些《关雎》扬后妃之德的联想,真是苦不堪言。
“为什么五音会和五行有关?为什么五行还和五脏有关?为什么五脏还和五色有关?他们除了都有‘五’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点吗?”崔瑛快要疯了,他这小半年总算将经义吃透下来,策论也写得有点模样了,最近开始专攻诗赋了。
“怎么?五音调不好了?”王偃笑道。
“我明明只像学习一下用韵的技巧而已。”崔瑛觉得自己真可怜。他学习诗赋,王偃以写诗而举为神童,是极好的请教对象。然后王偃从喉舌齿牙唇五音开始,讲配合诗词曲调的宫商角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