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好在课桌里留下一张纸条通知钟贞,简明扼要说了情况。
原本一开始说只做一张卷子就行,萧珩想着能赶上钟贞的脚步,就做得快了,数学组组长一看时间,又对了答案,顿时眉纠结在一起。
正确率极高。
他抱着怀疑的心态问萧珩,是不是做过一模一样的卷子。
萧珩说没有。
老师不信。
这状况引来了除萧珩的数学老师外,还有组内好几名老师。
因而又发了一张难度更大的卷子给他做。这回老师们不再闲聊天,而是边看他解题的思路步骤草稿,边看答案。
毕竟奥赛题不是看看就能会的,他们读一遍题目,也不见得能全部做出来,更不见得立马就有思路,有些题目他们也需要冥思苦想一番。
明显地,萧珩处理题目的方式和答案不尽相同。
第二张卷子做完,答案对完后,老师们无比惊奇。难度不降,他的正确率只高不低。
组长不由问:“你以前参加过这类竞赛吗?”
萧珩数学老师说:“没有,我去他班主任那看过他的档案了,他没有参加过竞赛,也没有任何得奖情况。”
老师又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