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坐了片刻,沈嫣提了下之前大家捐的那一万两银子:“在顺州兑成了粮后分批次运往泰州和黄城,不日就能抵达,这天说冷就冷,很快要入宫,有了这些粮食,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银子捐了,怎么用还是要看实际情况,泰州的粮米价格抬的那么高,给银子肯定不妥,沈嫣从瑞珠那儿得知顺州船运的粮价相对低一些,几十万两的没有,一万两还是可以买到,便让周羽跑了这一趟,再让户部的一块儿运送过去。
在座的这些,过去都是养在深闺里的人,对粮米的价格清楚的不多,倒是坐在下面的安嫔说了句:“妾身还以为是淮阳那儿的最便宜,以往家中去那儿买过粮米,要比阜阳城中的便宜,八钱一斗。”
沈嫣笑道:“这几月淮阳那儿多涨了两钱一斗,顺州那儿船运便利,小买卖不多,都是大运的,折算下来七钱不到。”阜阳城内现在的粮米价也高,城外的百姓,家中余粮多的,这时拿到城里来卖,还能卖的高一些。
听惯了百两千两银子,几钱银子真的算不得什么,头上戴着的最简单的珠花也得十几两银,而这十几两,够普通的五口之家用上一年。
沈嫣不会私吞里面的一两银子,既然要说,都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也好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