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种正经场合,反倒拉不出一个半个的能上台的。
这事儿是进入七十年代才兴起的,一开始大家还是有点热情的,阳石子有个会打快板的老刘头,第一届文艺汇演,赵队长就把他报上去了。平时这老刘头在田间地头打麦场,快板打的那叫一个溜,结果上了台,话也不会说,快板哆哆嗦嗦的吓掉了好几次,引得全社的人笑破了肚皮。从那往后,老刘太再也不要上台了,把上台说成了洪水猛兽,阳石子人对这项工作的热情也就淡下去了。
后来每年都要搞文艺汇演,往常赵队长可为这个事情烦心了,因为每个生产大队都要出节目,不出还不行,还要对节目进行打分评比,最后竟然还要联系到每个生产大队的年终评比上去。赵队长想破脑壳都想不出表演个节目跟最后大队上交多少粮食能有什么关系。可自从知青来了就不一样了,解决了赵队长的燃眉之急,知青为贫瘠的阳石子山乡带来了活力,基本承包了这项工作,还给这群知青起了个名字,名曰阳石子文艺演出队。
“陆知青说今年就新来了咱们两个女知青,把咱俩也招到文艺演出队去了。陆知青说了,这要是在文艺演出队里表现好,也能拿工分。要是能在全公社汇演时拿到奖,还能给特别奖励呢。”刘悠悠提起这个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