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利, 浩光耗光,也不知是要耗光财力还是耗光精力,但其人对于医药事业的热情确实不容置疑。
彭氏兄弟出身非常好,好到可以定义为“何不食肉糜”的那类精英富裕阶层,医药则是家学渊源。彭家至今在南京路上还有自己的中药铺, 据说光是手里的秘方就价值好几千万。彭浩光本科学的是药,毕业后却被家里人打发去了一家大型国企, 该国企具有军方背景, 实质上做的是军火生意,彭浩光学非所用的混迹了十年,拓展出不少人脉,也赚了不少钱。
但那终究不是他兴趣所在, 彭浩光在三十多岁临头之际,突然顿悟决定转行。他从号称排名第一的暴利行业跳出来, 一头扎进了排名紧随其后的第二大暴利行业——制药。
除了有热情, 彭浩光还有一种极具时代感和清贵人家才能培养出来的理想主义,他资本不少,药品销售利润也高, 可前期研发仍需要大量投入,和欧美制药公司动辄上亿美金的研发经费相比,彭浩光的那点钱就显得不够瞧了。
这是那个时代本土药企经常会面临的问题,想要迅速积累资本,就只能做便宜药、仿制药,至于疗效和质量,则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怀揣理想主义的彭浩光,显然并不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