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养生”者,能明天理,逆世俗之厚生,以道德滋养性命,不以物欲为养;以自然无为养生,不奢求豪华人生。清静无欲,必能益生。修道之人,乐不可极,苦不可悲,欲不可纵,物不可贪,凡事有节,执两用中。若能紧闭六门,不以七情六欲败残道身,不以声色货利凿丧性命。抱元守真,谷神自然不死,性命自然圆成,何有轻生之畏?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是言在上者治世不善,而导致了民之难治。为君者食民税太多,致使民饥饿;在上者贪求荣华享受,下民仿效而皆求厚生,反而误入了轻生死地。这是治世者造成的恶果。
圣人治天下,用自然之道;君子养生,用自然之法。不偏一己私欲,不任一己机智,此乃治民之无为大法。大法立而民必富,民富必无饥,必无难治者。不纵不贪外物为厚生,内养笃厚道德以为生,这才是养生的正道。大道以德为贵,不以厚生为贵。有德之人,其生自厚。为民之上者,若能明会此义,则治国无难。求生者若能悟此理,则改性造命亦不难。此两者事虽有异,而理则同。故太上在本章合而发之。
本章是承上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申言之。民之所以愚昧,治之所以为难,其责在上不在下。圣人治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