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千里之远,非行于一蹙,其发脚之初,则始于足下一举,起于第一步。
以上数句,说明了世间事物皆是由小至大,由低到高,由少至多,由弱至强的变化之理。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大木之生于毫末者,是大生于小之理。高台起于垒土者,是高以下为基之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者,乃是由近至远之理。凡此数类,皆是由微致著,积小成大,由无生有,都是人可为可执之事。木虽大,终有砍伐之日;台虽高,终有毁坏之时;行虽远,终有不行之日。由此可知,凡有为之事,终有败弊之时,不能永固;凡有执着者,终有失去之日,不能长久。人能知此理,于未有未乱之时,而为之治之。治之于清静无为之时,使之合于道体,又安能至于败?安能至于失?此乃“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之义。所示之理浅显易懂,实在真切!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上文所言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皆是指世人为之于有为,执之于有执,故而有败失之患。
“圣人无为故无败”,是说圣人处事,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不生于心,不作于意,因物付物,顺其自然。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