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华之所以能如此沉稳,是因为他在这之前已经听过柯祺的分析,在他顺利拿到会元后,状元之位基本不可能旁落。夫夫俩其实还偷偷分析过叶正平。谢瑾华觉得叶正平学问极好,就能力而言,是可以入一甲的,但究竟能不能入一甲,就得看运气了。柯祺却说,叶正平无论如何都进不了一甲。
柯祺的理由很简单。皇上需要均衡。
在谢瑾华得了状元的基础上,如果叶正平得了榜眼或者探花,那么一甲中就有两位都出自秋林书院了,而且他们还都是京城的考生。就像后世高考需要按省份划分数线一样,此时的科举虽然没有明确划分出录取比例来,但柯祺研究过以前几届的录取名单,知道皇上明显考虑过地区上的均衡问题。
此外,同科进士本来就容易结派。出于一些上位者的小心思,皇上也不喜欢领头羊们搅在一起。
殿试前十名的名次安排,很多时候都和才华无关,需要考虑的往往是政治因素。毕竟,本来就是全国最优秀的三百名考生凑在一起考试,前十名是最优秀的学生,要说才华,谁还能差到哪里去呢?
而结果正如柯祺所料,叶正平只得了第四。
谢瑾华对柯祺心服口服。正因为柯祺猜中了,于是科举的神圣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