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忍不住胡思乱想,于是努力让自己忙起来。正好慕老这几日休沐,谢瑾华就日日去他那里请教学问。
即便殿试要到四月下旬才开始,但在慕老这些人看来,谢瑾华的前途已经定了。
安朝每届会试录用的考生不多不少,在两三百人左右。殿试几乎不减人数,只是重新排个名次而已。谢瑾华已中五元,除非他在殿试发挥失常,或者当着皇上的面连放十八个屁,或者皇上忽然抽了风,否则状元之位肯定非他莫属。皇上现在那么盼着能出一个六元,他是不会在关键之处掉链子的。
而殿试一甲前三名按惯例都会入翰林领职,所以说谢瑾华的前途已经定了。
慕老已经想好了,等谢瑾华入了翰林,他立刻申请把徒弟借调崇文馆,这样就能把徒弟带在自己身边,让他参与修书的工作了。而这对谢瑾华来说,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他们师徒俩是能共赢的。
凭着谢瑾华的博闻强识,他其实真的特别适合参与修书的工作。所以,慕老已经开始就着这个方向培养谢瑾华了。他开始对着谢瑾华说他的理想,他的理念,他的安排,好叫谢瑾华的心里能有数。
当谢瑾华到慕老跟前报到时,他总是能见到陈老爷子。谢瑾华都怀疑陈老是直接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