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早点铺子,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可以吃皇粮,没有工作的城里人可不像农民有地种,总也要讨生活不是?
顾毓铮的脑子又飞快地转动起来。虽说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好好学习,但要是有了赚钱的机会也不能放过了呀。
这年头,老百姓的思想还比较局限,做生意也主要以衣食住行为主,在当时物质缺乏的消费者眼里,这些已经足够。
而对于小摊小贩们来说,小本生意投入不多,就是起早摸黑,赚得是辛苦钱。至于这点辛苦钱,到底有多少?耿霜泠这类拿死工资的人是想象不到的。
这个时候的物价,两颗自制麦芽糖1分钱,一纸包香炒小螺蛳8分钱,一碗馄饨1毛5分钱。东西分量都少,可解馋啊,对于几年前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来说,得是多大的诱惑。
1983年,当时市里的一个普通职工大概月收入在30到40元上下。几分钱在他们的眼里虽说不像现在这样不值钱,也算不上多了,买上一点解解馋还是舍得的。
积少成多,这些“个体户”的家底还是很可观的,当初市里的第一个“万元户”不就是干个体的出身?
当然,小生意确实赚的不少,在当时人的眼里却不是个值得炫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