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马上请辞枢密副使和北伐军统帅之职。
不过,幸好执宰史浩及时站出来制止那些朝臣胡言乱语,加上赵昚经过短暂的思虑缓过神来,严厉驳斥了出言不逊的朝臣,当廷拒绝了杨丛义的请辞。
而后各退一步,只让杨丛义以枢密院副使之职兼任大名府防线统帅,部署军队,堤防真定府金军。
经此一事,杨丛义在朝中就越发小心,除了事关防务和军事,朝中所有议题,统统不发表任何意见,若是赵昚发问,实在不好拒绝,才会多说几句。
他虽有进士出身,可他毕竟出自武学,这些年又一直统领军队,身上早已打上了深深的武将烙印,在朝臣眼里他不是进士,不是文人,就是武将,是武将就有反叛,当逆臣的可能,就应该被死死的盯住,牢牢的钳制住。
整个枢密院里也没有几个人是军伍出身,绝大多数还是文人,所以杨丛义在汴京的大半年其实很孤单,没有什么朋友,更别说交心。
如果要他选择,他心里更愿意回到大名府,回到前线去统领军队。
然而,他也明白,如果要想再次发动北伐,收复北方土地,夺取燕京,他就必须留在汴京,留在枢密院,毕竟在枢密院他有机会调动大宋全部军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