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毅力,一时兴起,终会耽误年华。”
杨丛义道:“不瞒大人,我自小也读过一些书,自问还有些读书的潜质。”
陈知军早在太湖县就看过杨丛义的字,那不过是初识文字,跟参加科举那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也不好太过打击他,便问道:“你为何要参加科举?”
杨丛义答道:“自然是想有朝一日,能像大人一样,金榜题名,入仕为官,荣耀故里。”
陈知军笑笑,口里说道:“杨捕头有志气,这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由科举入仕虽是捷径,但科举一途目前看来也不好走了,南渡之后每开一科,录取人数都在三四百人,但真正能走上仕途的,也只有一少部分,绝大多少人还是在家待选,等待机会。南渡之后,大宋管辖区域变小,北方士子官员却都来到南方,不论是科举,还是中举之后等待授官,都变的更难。不如考虑考虑其他出路。”
杨丛义道:“大人说的这些我也懂得,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其他出路暂时不考虑吧。”
陈知军道:“既然你决心参加科举,要走仕途,那我给你建议,走武科一途。之前得到一些消息,目前对你正好有用。今年三月初,朝廷下令重开武学,广招生员,经地方举荐,考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