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再三,大苦禅师走向封林晩,站在封林晩的面前,安静的看着他。
而封林晩则是微微行礼后,便继续自己的工作,并不因为眼前这个大和尚,是悬空寺的长老,便表现的有何不同。
“一凡,你入寺已有近一年,方丈师兄却始终不渡你入修行,你心中可有怨?”大苦禅师这个问题,其实相当的唯心。
假如偏见一开始就存在。
那么无论封林晩回答有或者没有,都会让他心生不满。
大苦禅师并非是在为难封林晩,而是在寻找一个心灵上的平衡点。
机缘巧合,封林晩伪装的‘一凡’小和尚点化了他。
佛门讲究因果,所以大苦禅师必须做点什么,来让自己的心绪圆满。
而无论封林晩回答,有或者没有,他都会自由心证,认定封林晩是心怀叵测和虚伪狡辩,如此来说服自己。
这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不要认为这种心态很罕见,事实上在普通人身上更常有。
很多人做了对不起朋友、恋人甚至是父母、兄弟姐妹的事情后,都会努力寻找自己脑海里,那些人对不起他的‘画面’,甚至进行一定程度的恶意扭曲。从而找到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