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只有一句话:“难治也治,尽量说服重度污染区的居民及早迁出,在没有解决污染问题前受污染地区产出的东西统统不允许进入市场。”
关振远是淮昌的一把手,他一发话底下就全安静了,只是心里都在盘算着自己该怎么应对才好。
不能怪他们忧心忡忡,这么一来东边这一块不仅不能提供税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支持的,当场就有人自动请缨揽下污染地区的治污重担,这人叫解明朗。
解明朗后来也是很有名的家伙,他十年如一日跟污染打交道,被称为“防污治污第一人”。
关靖泽在信里提起解明朗是想让郑驰乐帮忙想想接触污染物时有什么有效的防护方法,因为解明朗办事经常亲力亲为,最后因为经常行走在污染区、接触污染物而得了重病,命在旦夕。
那样的结局想起来还是令人唏嘘。
张世明在会议过后就找过解明朗,了解到治污的难度后拍板定案:必须扩大报道、扩大影响。
这时候国内的媒体还处于“报喜不报忧”的阶段,很少有大篇幅、大版面报道某件负面新闻的状况出现,毕竟出现这种新闻对于当地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