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成的。”何子衿也为弟弟高兴,一日十行的看过信,笑道,“先时阿念就说,俊哥儿这么着急往帝都去,这事儿啊,八九不离十。”
沈氏道,“他这亲事定了,再把兴哥儿的媳妇相看好了,我这辈子的心也就放下了。”
“哪里能放下,操心完儿子,还有孙子呢。”何子衿打趣她娘一句,问起俊哥儿定亲的事来,沈氏道,“这么大老远的,咱们也过不去,好在你外祖父和舅舅在帝都,你祖母说了,托人捎三千银子过去,就按这个数目,让你舅舅帮着给俊哥儿置办聘礼。眼下还不急,杜家姑娘年纪小,俊哥儿也要准备后年春闱,待春闱后成亲不迟,先过六礼。”
何子衿道,“娘你什么时候捎东西,与我说一声,我也有东西给俊哥儿。”
沈氏一口应下。
俊哥儿这门亲事,皆大欢喜。
主要是,杜大人官声极好,阖帝都都有名的。沈素还特意在信中说了此事,何恭毕竟也是正统翰林出身,虽是寒门起家,相较于余家那样的官宦世族,何恭心下还是更喜欢杜大人这样的寒门清流,官声清正的人家。
对于俊哥儿的亲事,何琪深有感触,私下与丈夫道,“俊哥儿这亲事就叫人明白,只要把孩子教得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