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定是要拖家带口的。
还有,何子衿要是去帝都,别的事情还好,女学的事定要提前安排好。
夫妻俩先慢慢准备着,此事且不急,毕竟,就是阿念要去帝都,也得先得朝廷同意,取得述职的名义,才好成行。待过了子衿姐姐的生辰,阿念的折子递上去,过了一个月,帝都那边便有旨意下来,并不是让阿念去帝都述职,而是说阿念任上表现良好,升了从四品按察使,并不需阿念再去帝都。
得此圣旨,阿念虽有些五味陈杂,还是松了口气。
要是去帝都,家里一大家子不方便不说,就是阿念,也不是很想去帝都面见今上。
阿念捧着这道圣旨,想来今上对他的感觉亦是如此吧。
不如不见。
阿念升了按察使,尽心尽力的写了封谢恩折子。
待得阿念升任按察使,北昌知府一职,便是由周通判接掌。说来,周通判在北昌府的资格绝对比阿念要老,只是,周通判为捐官入仕,因文凭不够硬,升迁起来格外艰难。阿念则是正宗的翰林文凭,这位先生自探花、庶吉士、翰林,一路升迁过来,属于根正苗红类型,所以,尽管较周通判年轻许多,在仕途上,倒比周通判顺遂许多。此次